廣州:走向服務化,智慧正當時
作為華南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科技中心,早在1700年前,廣州便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主港。明清最早開展對外貿易,在當代更是成為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創造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跡。務實開放、嚴謹細致、敢于爭先,擁抱創新,是融入這座城市骨髓里的突出秉性。今天,廣州市政府信息化同樣走在全國前列。
戰略: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共享體系框架
廣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早期的被動式參與,業務部門抵觸信息化;到主動參與,離不開信息化;再到自覺接受全市統籌,資源共享、分工合作,形成基礎設施全市統建、跨部門業務系統授權建設、部門業務系統自建的新格式。按照規劃,到2020年,廣州將構建起“一個中樞、四大應用、三大支撐”的新型智慧城市共享體系框架。
歷程:模式領先,快人一籌
2012年開始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的頂層設計,2013年啟動建設。2014年以“統采分簽”為原則,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北明公司為云服務商之一。北明公司集成華為政務云平臺,為全市各委辦局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基礎軟件等9大類支撐服務。
平臺成效:高效管理,節約成本,3年穩定運行
截止到2017年5月,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完成了超過2846臺虛擬服務器、600臺物理服務器、3907TB存儲的部署,支撐了206家單位709個業務系統運行。
項目周期縮短,運行安全
各委辦局通過云服務門戶申請,快捷使用個性化、標準化的計算、存儲、安全等類服務,7個工作日即可獲得云服務資源,極大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機房配套環境、基礎軟硬件系統、網絡安全防護等運行維護能力大大加強,提升了業務安全保障能力,令平臺運行3年來無重大事故。
提升議價能力,節約成本
通過“統采分簽”、可共用復用模式,向多家云計算運營商購買服務,有效提升了政府集約采購的議價能力,降低了設備采購成本,部門可以按需快速、靈活購買計算和存儲資源,大大減少了浪費。這是對現行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直觀管理,解放生產力
通過建立統一的云服務平臺,信息化主管部門可以直接掌握各類系統、信息資源的使用和運行情況,從而更加具體、直觀地掌握和分析單位信息化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分布等情況,為開展全市信息化整體規劃、資源調配、工作部署等提供更為科學、有效的支撐和依據。
依托開放可信、統一管理的華為云平臺,廣州市各委辦局采購服務器、存儲等硬件較以往下降了四分之三,項目建設部署周期平均縮短了70%以上,同時把各單位技術人員從日常運維工作中解放出來,使有限的技術力量更加專注于應用服務系統建設和數據資源管理工作。
業務成效:支撐各部,便民利民
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累計支撐了社會保障、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綜合治稅、流動人員管理、外籍人員管理、限價房申購、企業赴港澳商務報備、土地出讓金、房地產預警預報、中小客車指標調控、商事登記改革、行政審批、居民家庭收入核對、三公經費監管等30多項政府重點熱點工作。
車牌指標信息共享,方便百姓辦事
交通、稅務、公安等7個部門對中小客車牌照申請并聯審批,在網上受理市民、企業的復核申請,無需企業與市民往返各部門登記和審查,實現快速復核資料。已經累計有663萬人、11萬單位通過共享平臺進行搖號申請業務,按市民和企業每到一個部門辦理業務需要0.5小時計算,共節約市民和企業的辦理時間約1352萬小時。
居民資產信息共享,實現精準扶貧
人社、國稅、地稅等28家單位,與市民政局居民家庭經濟核對中心持續穩定開展核對工作,節約了跨部門信息共享交換成本和社會救助資源。2016年全市共受理各項核對業務63816宗(142673人次),完成業務審批67704宗(152177人次)。通過核對,檢出不合格申請9642宗(24544人次),核對檢出率達14.24%,為全市節約社會救助資金1.21億元,體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有效保障了社會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實施。
信用信息共享,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初步建成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已歸集51個部門405個數據主題約25.4億條數據,建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公共組織和政府等五類信用主體約5.3億條數據的信用主體庫,依法向政府、公眾、專業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信用廣州”網公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多種信息。
電子證照共享,紙質證照電子化,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已建設完成包含企業和個人相關的138個證照目錄,在行政審批、網上辦事方面提供覆蓋面廣、共享及時、與紙質證照有同等效力的電子證照,徹底改善居民辦證難、用證繁、周身證的問題,提高政務辦事效率,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其中,全市14.4萬殘疾人證已全部實現電子化簽發,殘疾人憑身份證,即可在業務窗口通過調用殘疾人電子證照,辦理殘疾人零星報銷業務,大大簡化群眾辦事環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綜合治稅信息共享,促進財稅增收
稅務、工商、質監、國土、房管等31個部門的稅源信息共享,累計提供數據2.31億條,共享數據主題118個,交換數據達15.86億條,匯聚納稅人檔案信息119.51萬條,生成19.40萬多條稅源預警提示信息。開展綜合治稅信息共享之前,國稅稅收全省平均登記率為69%。綜合治稅信息共享之后,市國地稅稅務登記率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對市地稅部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每年超50億元。
下一步規劃: 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扁平化管理
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建設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前期的規劃設計目標均已經完成,目前已經能夠提供比較完備的IaaS服務。到2020年,政府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將全部遷移到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我們將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集約建設、快速部署的政府信息化技術新框架,推進扁平化服務管理型模式,解決各部門自建、自管、自用帶來的信息孤島、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撐,探索更多創新發展新經驗。